新派訊 “魯臺兩地關系深厚、合作密切,目前已經在高端制造、現代農業、人文交流等多個領域開展了深度合作。農業是兩岸交流的重要內容之一,通過農業合作,有力促進了兩岸的交流互通。”9月2日,在2025海峽兩岸現代農業合作推進會上,臺灣中彰投地區產業聯盟發展協會理事長洪文豐表示,本次推進會是魯臺會的重要活動內容之一,給兩岸農業從業人員搭建了高端交流平臺,必將進一步推動兩岸互利合作、增進同胞親情福祉。
臺灣中彰投地區產業聯盟發展協會理事長洪文豐在推進會上發言。
濰坊是農圣賈思勰的故里,也是中國農耕文明的重要發祥地、中國農業產業化的發源地,2024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1358.7億元,居全省第1位。多年來,濰坊與臺灣在農業領域開展了務實合作,推動了一批涉農領域臺商、臺企來濰投資興業,包括東籬居養生基地、鉅寶生物科技等臺灣特色農業項目順利落地。聚焦推進會“鄉村振興、融合發展、科技先行”的主題,圍繞實現更深層次的合作,與會嘉賓紛紛暢談感想與經驗。
“這是我第一次來濰坊,感觸很深,尤其是前闕村,村子的農業發展和美好環境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”安佑集團董事長洪婉玲表示,公司與濰坊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礎,在高密建設了飼料加工基地。目前,公司正與相關機構聯合進行水產飼料技術攻關,合作成果預計將在年內落地。“我們正在打造智慧牧場項目,結合云計算平臺實現養殖環境調控、精準飼喂及疫病預警等功能。希望有機會加入濰坊智慧農業的發展隊伍,為濰坊鄉村振興貢獻力量。”洪婉玲說。
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副院長張興平在推進會上發言。
推動農業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,離不開科技支撐。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既是農業科技創新高地,也與臺灣多家企業在良種培育、設施農業、有機種植等方面開展了合作。“盡管我們在農業產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,但也有很多需要去突破的地方。濰坊與臺灣在農業領域各有優勢,有些成果是可以落地濰坊進行轉化的。希望研究機構和企業共同努力,探索兩岸農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,讓兩岸農民都能享受到發展帶來的紅利。”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副院長張興平說。
與會嘉賓在產品展示區品嘗展品。
隨著兩岸農業領域的理念交流與技術合作日益深化,農人之間的相互理解與融合也在不斷推進。推進會現場,擺放著酥梨、鴨肝、無花果、鵪鶉蛋、牛蒡茶等幾十種濰坊特色農產品,臺灣嘉賓們邊品嘗邊詢問種植技術、產業效益、銷售渠道等。有的嘉賓嘗過之后,第一時間與上農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、上農智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淑芬交換了聯系方式,約定會后進一步交流。
上農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、上農智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淑芬在推進會上發言。
“雖然身處兩岸,但我們對土地都抱有同樣深厚的感情。我們都希望通過發展農業,讓更多人過上幸福的生活。”王淑芬說,臺灣在精致農業、品牌打造等方面經驗豐富,值得學習借鑒。而濰坊設施農業優勢突出,農業技術創新走在國際前列。期待雙方互相學習交流,吸收先進經驗,賦能產業發展。她的一番話,彰顯了青年農人的廣闊視野,也贏得了在場嘉賓們的一致肯定。
有期待、有前景、有合作。當技術、經驗與理念實現共享互通,兩岸農業合作也邁上了全方位、寬領域的融合發展新階段。兩岸同心,必將在希望的田野上,收獲豐碩的果實。
來源:新派客戶端
編輯:劉德增 李婕寧
一審:賈春毅
二審:孫瑞永
三審:管延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