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者按 我市前期評選出的“40年·40人”杰出人物,涵蓋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各行業,是濰坊人民團結奮斗、實干擔當的杰出代表。在沖刺收官“十四五”、謀篇布局“十五五”的關鍵節點,為全力營造學先模、鼓干勁的濃厚社會氛圍,匯聚“走在前、挑大梁”的磅礴力量,鼓舞全市上下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,砥礪奮進、攻堅克難,為加快建設更好濰坊書寫精彩答卷,開設“學習榜樣 爭做先鋒 ‘40年·40人’風采”欄目。
新派訊 “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時期,他堅持發展第一要務,以富民強縣為己任,立足壽光種植蔬菜的傳統優勢,全力扶持和推廣壽光冬暖式蔬菜大棚試驗,大力發展壽光蔬菜批發市場,創建了全國聞名、江北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。壽光蔬菜產業化模式推向全國,產生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。”這是中央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表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王伯祥的表彰詞,也是王伯祥把政績實實在在地刻在老百姓心坎上的生動寫照。王伯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,心中有黨、心中有民、心中有責、心中有戒,成為黨和人民信賴的好干部,被習近平總書記評價為“新時期縣委書記的榜樣”。
王伯祥(左二)在蔬菜大棚調研。
1986年6月,43歲的王伯祥擔任了中共壽光縣委書記。此時,壽光還是有名的貧困縣。“當官就要干事,干事就要干成!”王伯祥這樣說,也這樣做了。他在壽光主政期間辦成了三件大事:帶領黨員干部群眾發展蔬菜大棚產業,推動蔬菜產業化,讓壽光成為“中國菜籃子”;組織開發壽北地區,改造20萬畝鹽堿地;推動縣域工業發展,推動工業崛起,打造“壽光工業航母”。一舉奠定了壽光“中國蔬菜之鄉”的地位、摘掉了壽光貧窮落后的帽子,更給廣大黨員干部留下了“敢為天下先、敢為人民闖、敢做不易事”三座精神豐碑,開創了壽光改革開放的新局面,奠定了壽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基礎。他身上迸發出的“改革先鋒”精神,激勵著當地干部群眾拼出永不停步、永立潮頭、永爭第一的嶄新業績。
他用“敢為”精神掀起現代化農業“綠色革命”。他立足壽光種植蔬菜的傳統優勢,頂住市場姓“資”姓“社”的爭論,沖破“計劃”堅冰,建設蔬菜批發市場,搞活流通,創建了全國聞名、江北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;頂著“毀青苗”的責任壓力,全力扶持和推廣壽光冬暖式蔬菜大棚試驗,不但富裕了三元朱村,也燃起了整個壽光種植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火種,掀起一場改變農民命運和改寫農業歷史的“綠色革命”。他始終秉持以創新為引領,通過蔬菜產業化帶領農民致富。他說,“等摸索出路來,老百姓看到了實實在在的益處,自然會緊跟上來。”也正因為如此,給中國蔬菜種植產業化蹚出新路的王伯祥被百姓親切地稱為“種菜書記”“百姓書記”。
王伯祥(右二)現場協調建棚問題。
他把鋪蓋搬到了開發壽光北部“千年洪荒”的工地,和所有民工一樣,白天干活,晚上一起住在窩棚,被鄉親們稱為“窩棚書記”。他始終突出以實干為導向,為解決長期困擾壽光經濟發展的南北不平衡問題,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,他大膽提出了突破北部鹽堿地的戰略,帶領20萬勞力連續三年上陣開發壽北,硬是在鹽堿灘涂上開發出了20萬畝蝦池、40萬畝鹽田、60萬畝棉田,讓壽北群眾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,徹底改變了壽光經濟“半身不遂”的狀況,把壽光總面積60%的不毛之地變成“金山銀山”。
他用為民情懷筑起民營經濟發展豐碑。當時,壽光工業在濰坊市縣市區中列倒數第三,他憂心如焚、如坐針氈,當即帶著部門的同志,把全縣20多個企業逐一看了個遍,認真地查數據、找問題、學經驗,又馬不停蹄地帶隊到工業強縣考察,最終找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和根治良方。他主持上馬一批工業重點項目,公開考選、大膽啟用優秀經營人才,較早實行股份制改造,使原來比較落后的壽光工業,總產值翻了三番,利稅增長近10倍,一舉奠定工業強縣的新格局。
王伯祥(右一)在企業調研。
他以清廉本色鑄就為民豐碑。“人民幸福就是我的追求”,這是王伯祥的信條。他始終堅持廉以謀事的工作準則,對家人立下鐵規矩:“公家的光一點不能沾,群眾的事一件不能虧!”一輛“130貨車”上,一臺冰箱、幾把破舊桌椅、一張年代感十足的木床,還有十幾個塞滿舊衣物的紙箱子,這就是王伯祥離任縣委書記、赴濰坊市任副市長時的全部家當。但他留下的,是20多萬個蔬菜大棚,是120萬畝棉田、鹽田、蝦池,是將近5000家企業,是10萬多個“萬元戶”,是百姓認可的干部隊伍。
在王伯祥的感召下,壽光市歷任領導班子接過“接力棒”,抖擻精神再出發。如今的壽光,是全國聞名的“中國蔬菜之鄉”,是中央確定的改革開放30周年全國18個重大典型之一,也是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集中宣傳和推廣典型,榮獲“全國文明城市”“國家衛生城市”等榮譽稱號。2018年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肯定“諸城模式”“濰坊模式”“壽光模式”。
民心在田埂上,豐碑在泥土間。王伯祥的一生是忠誠于黨、一心為民、開拓創新、擔當奉獻的光輝一生,他用工作實績回答了發展為了誰、發展依靠誰的發展命題。他走過的路,是鋪展在濰坊和壽光大地上高質量發展的無字豐碑。在別人眼里那段激流勇進的奮進史和壽光跨越發展的華彩樂章,在他眼里只是自己作為黨員干部應盡的本分。王伯祥書記用他的一生驗證了一個道理,沒有一種事業比服務人民更偉大,沒有一種根基比扎根人民更堅實,沒有一種回報比贏得民心更珍貴。
人物檔案
王伯祥(1943-2023),男,中共黨員,壽光人,原壽光縣委書記。在任期間,帶領黨員干部群眾發展蔬菜大棚產業,掀起一場改變農民命運和改寫農業歷史的“綠色革命”,使壽光成為聞名全國的“中國蔬菜之鄉”;組織開發壽北會戰,解決了壽光發展南北不平衡問題;主持上馬一批重點項目,實行股份制改造,奠定了壽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,被譽為“新時期縣委書記的榜樣”。獲得“改革先鋒”“全國優秀共產黨員”“最美奮斗者”等榮譽稱號。
來源:新派客戶端
編輯:張永超 劉德增 李婕寧
一審:賈春毅
二審:孫瑞永
三審:管延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