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者按 水是生存之本、文明之源。濰坊水系發達,河流眾多,每條河流都承載著城市的歷史記憶與人文情懷。今年是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提出20周年,也是“雙碳”目標提出5周年。為喚起市民對河流生態保護的關注,展現濰坊“水城共生”的獨特魅力,打造濰坊人宜居、外地人宜游的城市環境,濰坊市融媒體中心開設“我家門前那條河”欄目,以濰坊全域河流為紐帶,通過多元視角記錄河流變遷、講述人與河的故事,挖掘生態、文化、鄉愁三重價值,展現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帶來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。
新派訊 一河碧水穿城過,兩岸風華入畫來。
彌河,這條被臨朐深深眷戀的“母親河”,不僅滋養著沿岸百姓的煙火日常,孕育了生生不息的鄉土文化,當下更以蓬勃生機煥發出全新活力。
漫步彌河體育公園,健身步道的腳步聲與河水潺潺相映成趣;徜徉朐山公園,眼底是垂柳拂水與飛鳥翩躚的和諧景致;佇立冶源水庫大壩,粼粼波光倒映著青山輪廓,將生態之美、民生之樂、發展之韻悄然融合。這條流淌千年的碧綠絲帶,正以溫潤姿態,書寫著新時代富強生態幸福的更好臨朐新畫卷。
彌河臨朐城區段水波蕩漾、風景宜人
生態之河
水清岸綠煥生機
每天清晨,冶源街道王舍村黨總支書記劉興居都會揣著巡河日志,沿著彌河冶源段巡查。作為村級河長,同時也是種了15年葡萄的老農戶,他對河水的變化格外敏感:“十幾年前,河邊常能看到塑料袋、農藥瓶,現在走一路撿不了幾件垃圾。你看這水多清,我種葡萄的灌溉水就從這兒引,心里踏實。”說著,他用手機拍下河面情況,通過巡河APP上傳記錄。
這樣的護河場景,在彌河沿岸每天都在上演。為了守護好這條母親河,臨朐構建起縣、鎮、村三級河湖長組織體系,648名河湖長分片包干,把責任落實到每一段河岸、每一個角落。“縣級河湖長每月至少巡河2次,鎮級每周1次,村級每天都要走一遍,遇到汛期或特殊天氣,巡查頻次還得加倍。”臨朐縣河長辦工作人員翻開臺賬介紹。
截至目前,臨朐縣級河湖長已累計開展巡查235次,鎮級6346次,村級更是達到20748次,累計整治“四亂”問題109處,全部完成分類處置,實現“動態清零”。
冶源水庫溢洪閘
在冶源水庫管理處的監控室,工作人員正盯著大屏上跳動的實時數據:“這是水庫的水溫、PH值,還有下游橡膠壩的水位,都是物聯網設備實時傳回的。一旦數據超標,系統會自動報警,效率遠高于人工檢測。”
作為彌河干流上的大型水庫,冶源水庫總庫容1.69億立方米,控制流域面積786平方公里,不僅承擔著全縣防洪、灌溉重任,更是生態用水的“大水缸”,滋養著下游數萬畝農田。
為進一步改善水質,臨朐投入120萬元,在彌河下游1、2號橡膠壩附近實施總氮削減工程。據濰坊市生態環境局臨朐分局工作人員介紹,通過“自然修復+人工強化”的協同治理模式,彌河水質持續提升,今年1-8月,省控小河圈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三類標準,總氮濃度較2020年改善11%,水質持續向好。
幸福之河
水岸宜居惠民生
沿著彌河城區段行走,最直觀的變化莫過于沿岸錯落的公園和步道。在彌河體育公園,彩色跑道上滿是鍛煉的市民,足球場里傳來陣陣歡呼,籃球場邊的觀眾席坐得滿滿當當。
“以前這是一片荒灘,現在變成健身地,每天來鍛煉的人得有上千。”公園管理員陳振英忙著檢修健身器材,他笑著說,“春天有花、夏天有蔭、秋天有景,老百姓都說,這公園建到了心坎上。”
海岳生態公園
不遠處的海岳生態公園二期建設現場,工人們正忙著栽種喬木。“這里要種上櫻花、垂柳和海棠,明年春天就能賞花親水。”項目負責人指著規劃圖介紹,公園建設嚴格遵循“生態優先、最小干預”原則,特意保留了原有濕地植被,還修了500米長的生態緩沖帶,“既要讓河水‘呼吸’,也要讓老百姓有地方放松。”
如今的彌河岸邊,不僅有賞心悅目的景致,更有悄然增多的“生態朋友”。在同心濕地公園,常來散步的市民竇敏總能看見驚喜:“春天有白鷺在河邊捉魚,夏天蘆葦叢里藏著斑嘴鴨,上個月還看見幾只棕背伯勞,羽毛花花的特別好看。以前哪有這么多鳥,都是這幾年水干凈了、樹多了,它們才肯來。”
鳥兒是環境變化的“晴雨表”,好的環境讓它們在此繁衍生息。據相關部門監測,隨著彌河生態改善,前來彌河流域越冬的野生鳥兒被發現的有近300種,其中不乏珍稀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。臨朐生物多樣性不斷豐富,成為水環境向好的“活證明”。
隨著海綿城市建設的推進,彌河沿岸還實現了“下雨不積水、雨后不內澇”。“以前一下大雨,駢邑路能積水半米深。”家住濱河花園的趙子豪感慨道:“2024年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后,雨水順著透水磚滲下去,管網排水也快,現在雨停半小時路就干了,不僅河水清了,咱老百姓出門也方便多了,城市是越來越‘好住’了。”
彌河臨朐城區段
活力之河
文旅興業富兩岸
“加油!還有最后500米!”2024年國慶期間,臨朐半程馬拉松暨中國警察半程馬拉松賽事沿著彌河開跑,來自全國各地的跑友從彌河體育公園出發,順著濱河綠道一路向前,身旁是清澈河水,頭頂是綠蔭遮陽,沿途不時有市民吶喊助威。
“早就聽朋友說臨朐彌河美,跑下來果然名不虛傳。”來自青島的跑友李慶云說,比賽結束后,他還特意去喝了全羊湯,后備廂裝滿了蜂蜜、柿餅等臨朐土特產,并期待著下次帶著親友再來游玩。
依托彌河優良生態,臨朐不斷解鎖文旅新場景,讓水清岸綠的“生態顏值”切實轉化為帶動發展的“經濟價值”。每年8至11月葡萄成熟季,冶源街道的葡萄科技示范園里總是熱鬧非凡,游客們提著采摘籃穿梭在葡萄架下,享受采摘的樂趣。而在彌河上游的石家河生態經濟發展服務中心,優美的自然風光讓這里成了遠近聞名的“網紅露營地”。每到周末,河邊石灘上支起一頂頂帳篷,勾勒出彌河岸邊最具煙火氣的休閑畫面。
彌河的生態紅利,還帶動沿岸特色產業形成“串珠成鏈”的發展態勢。冶源街道洼子村的冷水魚養殖基地,依托優質的水資源,產出的鱘魚、魚子醬等水產品深受市場認可,訂單從全國各地源源不斷涌來。順著彌河支流向上,嵩山生態旅游發展服務中心的漂流項目憑借清涼河水與自然落差,每到夏季便吸引大批游客,在浪花飛濺中感受戲水樂趣。位于下游的五井鎮,更憑借這股文旅熱度“火”了起來,不少游客玩完漂流后專程品嘗五井全羊。這種“文旅+產業”的聯動效應,讓彌河的生態優勢真正變成了沿岸群眾的增收紅利,讓“好風景”持續催生“好經濟”。
夕陽西下,彌河大橋上漸漸駐足了許多賞景的市民。遠處的彌河水面泛著粼粼波光,落日余暉灑在河面上,與對岸朐山的輪廓交映成趣。不遠處的濱水公園已華燈初上,孩子們在廣場上追逐嬉戲,另一側的空地上,市民伴著輕快的音樂跳著廣場舞,熱鬧卻不喧囂。這幅動靜相宜、歲月靜好的畫面,在暮色中徐徐鋪展。
從“母親河”的煥顏,到生態產業的興起,彌河的蝶變,是臨朐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的生動實踐。如今的臨朐正以彌河為核心,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,讓生態紅利持續惠及更多群眾。這條母親河,正帶著水清岸綠的生態之美、產業興旺的發展之美、百姓幸福的生活之美,朝著更甜蜜、更美好的未來奔涌向前。
來源:新派客戶端
編輯:劉德增 李新花 劉曉哲
一審:賈春毅
二審:孫瑞永
三審:管延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