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今天山東城市版圖,有這樣一些數據引人注目:
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2012年的52%,提高到2024年的66.5%;城鎮人均住房面積超過40平方米,棚改、舊改規模居全國首位;16市全部建成“城市大腦”,14市入選中國數字百強市、數量全國第一……
一項項成績和數據,見證了城鎮綜合實力、承載功能、治理能力等方面的新躍升,標志著山東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抵達一個新高度。
當前,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,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。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,關鍵在于深刻把握新的歷史方位、主動適應形勢變化。全省城市工作會議,從戰略全局高度謀劃推動城市工作,以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為主線,強調著力做好城市結構優化、動能轉換、品質提升、綠色轉型、安全發展、文脈賡續、治理增效七篇大文章,必將更好發揮城市發展對現代化強省建設的重要引擎作用。
內涵式發展,首在思路“轉變”。“靠歸大堆、攤大餅,是養不出現代化城市群的。”由外向內,是對發展思路的深刻思考,需要我們正確理解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的“五個轉變”,轉變城市發展理念,更加注重以人為本;轉變城市發展方式,更加注重集約高效;轉變城市發展動力,更加注重特色發展;轉變城市工作重心,更加注重治理投入;轉變城市工作方法,更加注重統籌協調,走出一條城市高質量發展新路子。
內涵式發展,重在結構“優化”。在“兩個轉向”的歷史新方位下,我省城市發展也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。如,人口老齡化、少子化,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程度加深;職住失衡、交通擁堵、內澇積水等城市病仍然存在,等等。做好城市工作,必須抓住城市發展方式轉型“窗口期”,構建城市群和都市圈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新格局,不斷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統性、城市發展的持續性,做好結構優化的大文章。
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為人民。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,歸根結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,持續推進創新、宜居、美麗、韌性、文明、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。比如,創新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,要以科技產業創新增強城市競爭力,搶抓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,助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。比如,聚焦打造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,要建設“好房子”、配套“好設施”、提供“好服務”,使城市成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園。緊扣目標任務,堅持系統推進,不斷激發城市潛力、增強城市活力、提升城市競爭力,未來打開的,一定是具有山東特色的城市高質量發展新局面。
(大眾新聞·大眾日報 評論員)
來源:大眾新聞客戶端
編輯:王譽林 李新花 李婕寧
一審:賈春毅
二審:孫瑞永
三審:管延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