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湖里融媒月享會”2025年首期現場教學培訓活動,近日在湖里蔡塘愛琴海購物中心和坂尚社區發展中心分別展開。來自湖里區屬部門、街道及國企的20余名宣傳骨干化身媒體記者,圍繞“社區發展用地”主題,以嶄新的視角審視平日里習以為常的工作場景。通過新聞策采編實戰,學員們把教學中的所感所悟轉化為新聞宣傳的具體操作,切實提升培訓實效。本期報道聚焦蔡塘廣場,報道內容由該線路培訓成員共同完成。
廈門五月鳳凰花開
如鳳凰花一樣火紅的
還有停擺兩年的
湖里蔡塘廣場的全新回歸!
伴隨著
“蔡塘愛琴海購物中心”的嶄新亮相
這個承載了許多人記憶的商業體
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
從廈門市首個集體商業發展項目到湖里區首批社區發展用地樣本,再到廈門城市更新實踐范例,蔡塘廣場“再出發”的背后,隱藏著怎樣的復蘇密碼與城市治理創新邏輯?
從沉寂到復蘇 蔡塘“自帶熱搜”回歸
5月1日開業以來,一到周末,蔡塘愛琴海購物中心總是熱鬧非凡。這座匯聚餐飲、零售、潮玩等多元業態的商業綜合體,如今已成為區域消費新熱點。而回溯其發展歷程,從曾經的停擺沉寂到如今的人氣興旺,它的“蛻變”軌跡正是廈門村集體土地改革探索的生動寫照。
時光回溯到2014年,蔡塘社區以敢為人先的魄力啟動集體商業發展項目。作為廈門首個居民集資入股的大型綜合體,蔡塘廣場所處的這片土地,承載著農村集體土地改革的先行使命。項目起步之初,蔡塘社區就率先探索出“政府引導、自我拆遷、招商先行、全民入股、共同發展的“蔡塘模式”。他們在全民集資入股的基礎上,率先嘗試“先招商后建設”的機制,在項目設計和建設階段,就為商家量身打造,確保項目順利運營。項目建成投用后,入股居民的分紅穩中有升。
然而,回顧過往,蔡塘廣場并非一帆風順。因內部裝飾老化、運營模式老舊、業態配置不合理等原因,自2020年以來,項目客流量逐年下滑,運營公司于2022年11月提前退租,社區集體經濟一度面臨嚴峻挑戰。
“居民還是給予了最大的諒解和支持
我們也一直在努力
讓他們看到希望”
蔡塘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法務李培東覺得
蔡塘模式最大的亮點
就是突出了在地居民的主體性,強化了在地居民與土地的血脈關系,居民是股東,是利益共同體,因此居民能夠與他們共同承擔,共同渡過難關。
面對困局,一場“重生計劃”悄然啟動。2024年,為促進蔡塘社區發展中心商圈發展,蔡塘社區拍得地鐵臨近地塊,用以建設地鐵連接體,計劃將地鐵人流引入蔡塘社區發展中心。此后,通過引入愛琴海集團等專業團隊,系統優化品牌招商與功能布局,重塑商業定位,打造一個更貼近居民生活需求的城市綜合體。
如今的蔡塘廣場
正以“廈門蔡塘愛琴海購物中心”
這一全新姿態煥發生機
據了解,蔡塘愛琴海由社區居委會、股份經濟合作社與愛琴海集團三方合力打造,居民既是“消費者”,也是“股東”。中心發展得越好,意味著他們的錢袋子就越鼓。
從商圈到養老 集體經濟多維延伸
“我在蔡塘生活了14年
現在每周都來愛琴海
帶孩子上課、吃飯
這里就像自家后花園一樣方便。”
居民汪女士的日常軌跡
勾勒出蔡塘愛琴海與社區生活的深度融合
商戶生態的優化更顯治理溫度。“裝修期間,店里的燃氣遲遲不通,項目負責人多次協調,直到4月30日晚上終于成功接通,讓我們趕在五一開業。”賴胖子肉蟹煲經營者葉小蚌說。作為第一批入駐商圈的商家,他對于項目方的服務感到十分滿意。“這種‘管家式服務’在傳統商圈很少見。”葉小蚌的感慨,折射出社區與商戶的新型共生關系。
潤寶夢想華南區負責人王帥軍也指出
蔡塘愛琴海購物中心不僅位于人口密集的核心區,且配套完善、交通便捷,這是自己選擇在此開店的主要原因。
愛琴海購物中心營運經理曾曉雯介紹
集團接手運營蔡塘廣場后,在品牌招商、功能布局、運營策略上都做了系統調整,定位更加貼近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。目前,項目已實現100%出租率,入駐品牌近120家,涵蓋超市、餐飲、零售、潮玩、教育、運動和娛樂體驗等業態,基本覆蓋居民生活的各個維度。“未來,我們將通過提供更多就業機會、聯合社區開展技能培訓等方式,進一步推動社區發展與商圈共贏。”她說。
如果說商業復蘇激活了社區經濟血脈,那么民生服務的創新延伸則溫潤了治理溫度。從蔡塘愛琴海出發,步行5分鐘可達的“金厝邊鄰里中心”,正是這種溫度的具象化呈現——此前,蔡塘社區盤活閑置的蔡塘學校舊址,將其改造為養老院及江頭街道社區服務中心蔡塘分中心,不僅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優質的養老服務,也開創了社區集體經濟發展的新模式,并形成“一老一小”服務閉環。
值得一提的是,蔡塘金厝邊養老院于2018年1月正式開業,是廈門市首個由社區居民集資入股創辦的非營利性社會福利機構。
護理主任李敏介紹
養老院配備了一卡通、視頻互動、緊急呼叫按鈕等智能模塊,構建起社區衛生站、院內醫務室、三甲醫院直通的三級醫療體系,實現“小病不出樓,常病不出院,大病直通車。”
陳雅君和鐘碧英
是在養老院認識的一對好姐妹
兩人都對“醫養結合”模式大為贊賞
“這里的服務和設施很不錯
尤其是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
讓我們的晚年生活不再枯燥
這里就是我們的第二個家。”
區域聯動共進 形成可復制樣本
湖里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:“我們把最好的地塊、最好的資源、最好的發展機遇留給居民。”
在城市化浪潮席卷之下,城中村土地價值重構與治理模式升級的時代命題,在廈門蔡塘社區找到了生動注腳。事實上,蔡塘社區對于社區發展用地的探索并非孤例。截至目前,湖里區已布局15個社區發展用地項目,涵蓋3個街道、13個社區,總計容建筑面積128萬平方米,總投資額約83.3億元,形成“蔡塘模式”的規模化復制效應。這些項目大力促進了周邊居民穩定就業、增收致富,成為湖里區“富民工程”的生動案例。
居民股權分紅機制成為連接經濟發展與治理創新的關鍵紐帶。自2021年起,蔡塘與枋湖(一期)項目已實現居民股權分紅。
社區的發展不僅體現在經濟數據,也體現在治理理念的更新。在蔡塘社區,居民不再只是治理的“對象”,而是發展中的“主角”。“我幾乎每周都帶孩子來這里消費,商場產品豐富,服務也很好。”家住蔡塘的許女士表示,開業僅半個月,她幾乎逛遍了愛琴海的每家店。“這里是我們自己投資的項目,情感上更有歸屬感,我希望它能發展得越來越好。”
蔡塘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:未來將聚焦特色產業培育,大力推動產業融合發展,因地制宜發展夜市經濟,完善社區養老托育等公共服務,持續激發社區發展活力。
隨著15個項目在湖里區全面開花,“蔡塘模式”正從個案經驗升華為可復制的治理范式。“蔡塘模式”抓住了城市更新中的痛點和難點,堅持了以人為本。通過把居民變股東,真正體現了人民當家做主,在利益上實現鏈接,在情感上凸顯了居民的家園意識,功在當代,利在長遠,成為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廈門湖里的生動實踐樣本。
來源:廈門網
編輯:張萌 劉德增
一審:賈春毅
二審:孫瑞永
三審:管延會